中国全球范围内人才战打响

中国正在掀起一场持久的“抢人大战”,各个城市拿出各种吸引人才的招数,争夺高技术人才和年轻大学生。事实上,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战也已打响。

5月2日,诺贝尔奖得主伯纳德·费林加等7名外籍人士在上海正式领取到永久居留身份证——也就是俗称的“中国绿卡”。此前,CBA球星马布里、核物理专家Joan Hinton等知名外国人士都获得了“中国绿卡”。但是,相较于美国每年颁发100万张绿卡,中国过去每年发放的“绿卡”不足千人。只是到了2016年,批准拥有中国“永居”权的外国人突然高达1576名,比上年度大涨163%,这表明中国加大了吸引人才的力度。

事实上,早在2011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就制定了“千人计划”,到去年为止,已经聘任381名外国专家。此外,中国还制定了各种层级的“计划”,吸引海外专家学者到中国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截至目前,已经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现在,中国经济进入了转型期,传统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推动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中国政府希望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实现升级换代,而创新依赖大量人才资源。从全世界看,次贷危机之后,各国经济陷入一个周期性低谷,需要通过技术变革与产业变革催生下一波的经济增长动力。目前,各国制定了科技发展与产业升级的计划。国家之间的竞争在于研发和创新,最终取决于能否吸引更多的人才为己所用。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其举世无双的竞争力建立在领先国际的科学技术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而其维持永不枯竭的创新动力之一,就是源源不断的移民。移民人才是发达国家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成功因素之一就是享受了移民红利。在美国,移民的创新专利数量占据了全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叙利亚难民的儿子,马斯克则出生于南非。

中国希望在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需要借助全球最智慧的大脑。中国现在已经拥有了巨大的优势,首先,在基础研究领域,中国政府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目前仅次于美国,且依然在高速增长。研发领域的高投入对有志于专业研究的学者而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除了中美等少数国家之外,几乎没有哪个国家拥有这样的财政实力为科学家提供更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

其次,在具体产业方面,中国企业也在加大投入力度,产业基金、风险资本以及拥有充足资金的企业正在花大价钱聘请专家、工程师等,帮助企业在技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全球性的竞争以及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产业、新材料等领域涌现的新机会,都在刺激中国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实现跨越性发展。

与这些目的性很强,也可以量化的创新投入产出相比,中国忽视了服务业领域的问题。中国经济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早已跃居第一位,并在不断增长。但是,中国服务业的效率依然较低,尤其是中高端领域,开放性不足,相对比较封闭。中国一方面需要加大服务业开放,另一方面也应该吸引更多的国际高水平服务业人才。比如在文化创意、金融市场、健康医疗、旅游业等领域,通过大规模引进人才,提高中国服务业的专业水准与国际化水平,提高服务业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

中国在科技领域与美国的差距依然巨大,需要更多的投入才能减少差距,中国拥有资金但缺乏人才。但美国现在正在变得封闭,特朗普政府不仅收紧了移民政策,还针对华人出台更为严格的限制措施。据悉,白宫正在考虑禁止中国公民在美国高校和企业从事高技术研究,这让美国一些高科技企业与诸多机构深感不安,并联名反对。这是因为,美国在相当多领域的创新都有华人科学家的参与和帮助。如果缺少了华裔人才的支持,将损害美国的创新能力。这是中国的机会。

在今年“两会”期间,我国政府宣布组建国家移民管理局,负责外国人停留居留和永久居留管理、难民管理、国籍管理等。这迈出了关键的正确的一步。发达国家大都设立了移民局,为国际人才与劳工提供服务。为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并参与国际移民人才的竞争,中国设立移民局恰逢其时。

我国将改变在移民方面过于保守的做法,以更加积极开放的心态推动移民为中国发展服务。移民局必须从过去的管理思维转换为服务思维,为国际人才及其家庭提供全链条的服务,包括后续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申请、入籍、融合等,参与国际人才的竞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